yl8cc永利

当前位置:首页 > 客户支持 > 动保技术交流 >

采用“脱氮”技术养虾60天后不用换水

发布时间:2019-07-31 来源:中国渔业报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一直是养殖的重要条件,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超标等“氮污染”却是使水质恶化的元凶之一。市场上针对解决“氮污染”的渔药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一细分领域中也悄然掀起了一次革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下称:珠江所)针对“氮污染”问题做出相应的研发和调试,今年4月底成功探索出生物“脱氮”养殖新模式,并以产品为载体,将生物“脱氮”技术与模式推广开来,搭乘着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便利,珠江所的脱氮技术在珠江渔购上线,结合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向国内重要养殖区域延伸。

  专注工厂化养虾“脱氮”技术优势凸显

  早在珠江所推出生物“脱氮”模式之前,这项技术首次运用在美国的罗非鱼养殖中,并取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借鉴和再研发,珠江水产研究所推出生物“脱氮”模式则专注于国内的工厂化对虾养殖中,而在工厂化养虾模式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氮污染”。当对虾养至20天~30天时,往往会由于“氮污染”引起死虾、空肠空胃、红须软体等一系列病害问题,养殖户一般采取换水和培菌等措施,虽然都能暂时控制住“氮污染”,但是随着投饵量不断加大与积累,待虾养至50天~60天后,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照样超标,甚至培育出最可怕的硫化氢,最终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市场上针对“氮污染”传统的处理方法大多采用“固氮”法,即通过“固氮”型生物絮团氨氮直接变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可以重复利用蛋白,以达到节约饲料蛋白、降低饵料系数的效果。但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后期的“氮污染”却无法充分利用和处理。

  对此,珠江渔购副总经理商建新认为,处理“氮污染”需要一种“脱氮”型的生物絮团,把氮脱出系统,使水质得以净化。“通过我们的新模式,能够把水中废氮以氮气形式脱离水体,净化水体,而且养殖全程都不必使用消杀药物,因此适合用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和外塘精养模式,实现在养殖中后期(对虾养殖60天之后)实现不用换水。”

  “脱氮”新模式在推出市场的两个月里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据悉,在山东工厂化养殖对虾以及在广东惠州高密度养殖罗非鱼中,都有许多养殖成功的案例。“山东养殖场基本实现了零换水,养殖80天左右,能达到40头~50头/斤,产量在15斤/平方米左右,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力、换水和锅炉加温的成本。”商建新说。

  “脱氮”型生物絮团适用于多品种模式

  新型“脱氮”养殖技术其机理作用是怎样的?为此,商建新做出了解析。“新型“脱氮”养殖技术的原理是在水体中逐步培育出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群,形成稳定的“脱氮”型生物絮团。这种絮团具有稳定、高效的脱氮能力,兼具同化及异化作用,使水中废氮以氮气形式离开水体,从而洁净水体、稳定系统,而且养殖全程不需要使用消杀药物,实现生态有机、环保高效的养殖理念。”

  除了工厂化养殖,“脱氮”养殖技术同样适用于外塘养殖中。商建新认为,由于外塘的增氧和搅水设施等硬件条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只能运用半絮团养殖模式。一般在外塘养殖前期可使用发酵模式,即使用菌“优碳源+生物絮团培养剂”。

  “脱氮”型生物絮团技术除了用于南美白对虾,也同样可应用在罗氏沼虾、罗非鱼、生鱼、加州鲈、台湾泥鳅等其他养殖品种。商建新介绍,生物“脱氮”养殖技术在国外首次运用的养殖品种就是罗非鱼,能够节约约40%的饲料成本,而对虾则节约15%~30%的饲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