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段喂养核心要素
发布时间:2014-06-06 来源:硕腾猪业
母猪的饲养是猪场效益的核心环节,不同阶段母猪(怀孕初期、中期、后期,哺乳期)的饲养目标是什么?对于养殖户来说,饲养各阶段母猪应该注意哪些要求?
管武太:不同阶段的母猪由于其体内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生产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同,其需要的营养水平也不一样,不同阶段对应的饲养目标也不同。怀孕期所需要的营养主要用于维持母猪本身的体况或生长、提供胚胎、乳腺和子宫生长发育、补充泌乳前期储存物质的损失以及调节母猪自身代谢状况。
母猪怀孕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怀孕早期(0-14天),关注胚胎成活率。此阶段在饲喂母猪时不能使用能量浓度高的饲料,应采用能量浓度比较低、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每天的饲喂量在1.8-2kg/d左右。能量浓度过高的饲料容易造成母猪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增加胎儿的死亡率。与此相反,能量浓度适宜的饲料能提高孕酮浓度,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
在怀孕中期(14-85天),应关注母猪体况,要求母猪体况达到并维持3分,每天的饲喂量在2kg/d左右,具体应根据母猪的体况和背膘情况调节饲料饲喂量,偏瘦则增加饲喂量,偏肥则适当减少饲喂量。此阶段的营养主要是满足母猪本身的维持需要及恢复哺乳期损失的体重,对于尚未达到成年体重的母猪,其获得的营养还要满足其体生长的需求,不建议使用高能量浓度的饲料,如果母猪体况过肥会造成哺乳期饲料采食量下降现象。此外,随着胎儿的发育,母猪的乳腺也开始发育,此时适当补充一些具有调节作用的营养素,有利于母猪乳腺发育。
在怀孕后期(85-114天),是胎儿快速生长时期,胎儿3/4的体重是在怀孕最后1/4的时间完成的。所以怀孕后期要关注胎儿生长和调整母猪身体状况,为随后的泌乳做准备。怀孕后期母猪体内胎儿生长处于高峰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应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并逐渐增加饲料饲喂量,在生产中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之为攻胎阶段。为了保证胎儿发育的需要,一般母猪每天的采食量要增加1-1.5千克,即每天采食量约达到3-3.5千克。如果在此阶段母猪获得的营养不足,则母猪会分解自身沉积的营养来满足胎儿生长的需要,这对母猪非常不利。有证据表明分解代谢状态将导致母猪暴食,然后造成母猪泌乳早期采食量下降。总体来说,评价母猪在怀孕期是否饲养得当的方法是:母猪增重,目标45-60千克;体况评分,目标3分;背标检测,目标18-22mm。
哺乳期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刺激泌乳量、维持母猪有适宜的体况、为下次繁殖做准备。哺乳母猪在哺乳期对饲养要求比较高,要有优质的蛋白来源,足够的能量水平,适宜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水平。饲料原料要选择优质的原料,例如蛋白来源最好选择豆粕、鱼粉为宜,菜粕、棉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适合作为母猪的饲料原料。泌乳期母猪有充足的饲料营养水平及采食量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奶水供给仔猪,并保证泌乳结束后母猪失重不会太多,能够及时发情配种登录下一个繁殖周期。如果母猪在哺乳期失重过多则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增加了非有效生产天数,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效率。
在采访哺乳母猪产后食欲下降的问题时,有人建议在无法增加进食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营养浓度来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这个营养浓度是什么概念?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管武太:哺乳期的前5天,由于要恢复母猪的身体,不能让母猪自由采食。在这5天的过渡期中,应采用逐渐增加饲喂量的方法,不能突然增加饲喂量,否则会引起消化道疾病。5天后要让母猪自由采食,采食越多越好。采食量大,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奶水供给仔猪。然而在生产实际中,母猪采食量往往不够,在夏季这一问题更加严重。采食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不适,当天气比较炎热、湿度比较大时,母猪食欲下降,采食量往往减少。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0-25℃,当温度高于25℃时,母猪一定会存在热应激。在华南地区,5-10月份温湿度都比较高,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保障母猪的采食量。
在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营养浓度及改善环境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营养浓度是单位重量的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如果能够适当增加营养浓度,即使母猪采食量稍有不足,也可获得比较多的营养成分。但大家可能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单纯的添加油脂就能够提高营养水平。其实添加油脂只是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当能量水平提高之后,蛋白水平及氨基酸水平等都要有相应的提高,否则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及获得的营养。因为动物采食特点是首先满足能量的要求,当能量已经满足要求之后,动物通常会停止采食。那么单纯提高能量水平之后,母猪的采食量可能会下降,往往导致能量足够但其他营养素不足。因此,添加油脂之后要应适当提高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素的水平。提高采食量的另一个方法是改善母猪的环境,如,降低产房温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足够的光照,当温度、光照控制好之后,那么母猪一天最少可增加1千克的采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