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EMS与藻类毒素
发布时间:2014-06-04 来源:中国水产门户网
又见EMS肆虐时﹗2014年5月随着一场大雨及雨后十多天的持续高温,对虾EMS又以其凶狠而残暴的态势,继续肆虐对虾养殖业。据各水产主流媒体报道,全国沿海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区域排塘率不断举高:珠三角早造虾约有八成,湛江徐闻80%以上,广西北海70%以上,海南高位池排糖率50%以上……养虾业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养殖户闲置虾塘另谋出路,谈虾色变。
一、对虾EMS为什么难治?
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专家都找不到其病原体:美国Don Lightner教授先前认为其病原体为一种罕见的副溶血弧菌,后又否定了“噬菌体与对虾EMS的关系”;国内的教授学者到目前为止仍无令人信服的定论,对虾EMS的防治无法对病下药,各师各法:
按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消毒、内服抗生素、以菌抑菌……但弧菌没了,虾也没了;
按病毒性疾病防治的:内服抗病毒药、护肝保肝、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抗应激等等,但养殖对虾还是红体了,2-3天内全军覆没,塘底又红了。养虾业主自己也认为凭着十几年来对付红体病的经验,病毒性红体不可能死得“这么快”、“这么狠”﹗
按“养虾先养水”的经验防治的:肥水、培藻、大量施用有益菌,严控氨氮、亚硝酸盐为标内,改底、排污、换水,水质好极了,但EMS仍从天而降,病虾靠边、游面、空肠空胃、偷死。
虾价又升了,消费者困惑了,全世界虾专家困惑了,养虾业者绝望了……
二、对虾EMS根本就没有病原体
我认为,对虾EMS根本就没有病原体﹗
“元凶”(病源)何在?是美国种虾公司工厂化高科技超纯净水环境选育的快大和高抗病的种虾所繁殖的虾苗不适合我们现行的肥水养殖模式;是肥水养殖过程中的蓝绿藻遭遇暴雨、寒流、高温等气候剧突变或消毒、杀虫、调水等人为措施而老化死亡所释放的藻类毒素危害虾的肠胃、肝胰腺等器官引起养殖对虾空肠空胃、偷死甚至大批量急性死亡﹗
事实证明:进口第一代最难养,二代苗比一代苗好养,而土苗因其亲本已本土化养殖成功率最高,这在养虾业界无人不知。只是土苗生长慢,养成规格不整齐而被养殖户抛弃。
事实证明:种虾公司种虾的养殖、各地取得成功的高产养殖模式都是通过大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等模拟美国养殖种虾的方法实现高的成活率和养殖成功率的。很多养虾业主都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刚发病的EMS病虾移到水质优良的新环境养殖3-5天,病虾恢复吃料,萎缩的肝胰腺得到修复。
实例:北海保通竹林养虾基地(200亩)2013年上半年确定“控弧菌”的养殖方式,自进水开始至收获全程(每天)检测水体和肝胰腺副溶血弧菌数量,发现副溶血性弧菌超标(200株/ml.水,10万株/克.内脏),即消毒和内服抗生素。养至25天左右,发现虾空肠空胃了,肝胰腺变浅色、萎缩了,但弧菌没超标,与发病前变化不大,唯一变化的是病前2天倒藻了,此虾经黄海所黄偼教授现场采样检测证明未发现已知病毒。
实例:合浦党江镇大框村有一片虾塘,有一苏姓老板因井水氨氮过高无法利用而埋滤水管到总排水沟沟底抽取别的虾塘排出的污水直接下塘换水。2014年5月5日-8日暴雨过后大部分虾塘爆发EMS(有人认为是红体病),排糖率高达95%。而苏老板的虾仍多养20天,因排水沟无水可抽换虾患EMS病而收获。平均亩产800多斤。试想,对虾EMS的病原体若为细菌或病毒,他的虾能逃过此劫?!
三、肥水养殖模式与藻毒素
对虾养殖池塘一般以培育绿色水为目的,十几年养殖白对虾成功的经验证明肥水是成功养虾的基础。以往虾塘发生倒藻后,经改底、调水、解毒、再肥水,对虾仍可继续养殖。现在虾塘倒藻后,对虾就发病了,为什么呢?因为以往养的对虾是二代苗或土苗,其本土化的亲本适应了肥水养殖倒藻后的藻毒素,子一代、子二代继承了抗拒藻毒的遗传因子。
而现在养殖的进口一代苗对藻毒素没有抵抗力,如同其亲本一样,在水质清新,无死藻的环境中才发挥其优良特性健康而快速生长。换一种说法,进口一代苗适合大排大进的工厂化养殖或低密度粗放式混养模式,不适合现在的封闭或半封闭式肥水养殖模式。
养虾池塘中生长的有害藻类主要是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假鱼腥藻、小颤藻等,这几个常见品种老化死亡后,其藻细胞解体(细胞破裂),释放出其藻原细胞合成的微囊藻毒素。藻毒素是一种比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菌、重金属离子等的危害性大得多的细胞内毒素。藻毒素溶于养殖水体中,专一性地作用于虾体的肝胰腺及肠胃等内部器官,引发严重的肝胰腺内出血和坏死。
肥水养虾很难做到选择性培育无毒藻类,在露天条件下,也很难保持藻类不倒,暴雨、寒流、高温等气候剧突变或消毒、杀虫、调水等技术措施都会导致倒藻,EMS随时爆发。
四:对虾EMS的防治方法
(一)少施肥,控制养殖水体蓝绿藻的生长;
建议养殖水体在消毒、解毒后,泼洒腐殖酸钠1PPM将水色做成浅褐色即可放苗,第二天开始投料喂虾。当水体透明度上升至50公分时,再泼腐殖酸钠做水色。此方法可预防藻类过快生长、老化,避免对虾上料前遇倒藻而不吃料。
(二)发现“倒藻”及时排污,加注新水;
即使虾苗很小也可排污(死藻),用20目的筛网包住PVC孔管插进池塘中央排水口,小流量排水以免吸到虾苗。
(三)经常抽查对虾的吃食情况和巡视虾的活动情况;
对虾EMS的前兆是倒藻和虾不吃料(空肠空胃),只有经常抽查才看清楚对虾是否正常吃料。
(四)1、发现对虾空肠空胃率在5-10%时,在早上全池泼洒“藻毒清”1-2PPM,第二天抽查就看不到空肠空胃虾了。
2、发现对虾空肠空胃率在10%以上、在池边看不到靠边、活力减弱(不怕光不怕人影)的病虾,则连续两个早上全池泼洒“藻毒清”2PPM,并及时排出池底的死藻,第三天虾恢复正常。
3、发现对虾空肠空胃率在10%以上、在池边看到靠边、活力减弱(不怕光不怕人影)的病虾,则连续三个早上全池泼洒“藻毒清”2PPM,并及时排出池底的死藻,第四天虾恢复正常。
(五)全池投放“保底安”或其他氧化性底改,泼腐殖酸钠预防藻类过快生长、老化。
五: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一)看藻:EMS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其发病前兆有二:一是倒藻,二是对虾空肠空胃。我们看到的增氧机打水起泡、病虾游面、靠边、活力弱等症状时表明虾已病的很重了,此时空肠空胃率达50%以上,部分病虾肝胰腺已萎缩。倒藻怎么看呢?开增氧机时看在水里的藻类是否呈深色颗粒状漂浮。若有,则为倒藻;停增氧时,土池看塘边浅水处、地膜池看水面膜边或水泥步阶是否有一层深蓝绿色的藻类沉积,若有则为倒藻。此时死藻还没有粘附在塘边或地膜上,轻轻拨动会随水流散开。发现倒藻,及时开增氧机集污,增加日排污次数,补充新水。
(二)看虾:看虾的吃食程度,看虾是否空肠空胃。很多养虾业主放苗后基本不看虾,待虾上料时也只是看料台上的虾。这是不对的。我们知道,正常的虾即使三天不投料,肠胃都会有食物的,即使大部分虾发病了,不发病的虾仍会上罾吃料,罾上的虾健康不代表塘里的虾健康。看虾要从虾苗下塘的第一天开始,要捞起来看而不是看正在水中游的虾。虾小时用罾捞池边即可,虾大时用小抛网捕捉靠塘边的虾,每次要看10-20尾。据调查,很多虾塘在放苗7-10天就倒藻了导致部分虾不吃食空肠空胃,但业主没细看不知道,直养至30天仍不见虾上罾或即使上罾吃料不多,增料不快,大小悬殊。(此时,会把责任推向苗场,认为苗有问题。)水里若有藻毒未解除,不管已经养了5天还是30天,都会有部分虾空肠空胃,也许是吃了有毒的死藻,也许是被溶于水中的藻毒危害,肝胰腺的颜色会变浅变黄。若水中有毒的蓝藻品种数量大,倒藻程度重,空肠空胃虾的比例就超过50%,就游面,靠边,活力弱,在水面跳跃,偷死虾就出现了。
发现有5%以上的虾空肠空胃,就要马上采取解藻毒和改良底质的措施了。
(三)集污和排污:针对对虾EMS,及时排出死亡的毒藻是上上策。养虾池塘增氧机开动后(不管用哪款增氧机),有机污物都会集中堆积在某个地方(之前排干塘水都会看到)。集污的流速:并不是增氧机开动越多,水的流速越快,集污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使用水车增氧机推动水流,塘边的流速在2米/分钟左右,集污效果最好。集污的时间:下半夜和上午的集污效果最好。中午至下午溶氧高时死藻会附着气泡悬浮水中随水漂流,集污效果差。若未预埋有排污管,安置一台小小的潜水泵在污物区中央(最好挖一个宽和深为50-60公分的圆坑放置水泵)引软管到塘外即可抽排污。每天排污5-10次,每次排至水清为止,虾塘的死藻会排出大部分。
(四)治病时不停料:许多养虾业主发现虾病了,减料了,有偷死了就停料,我认为此方法欠妥。发生虾病后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让已发病的虾恢复,防治未发病的虾染病。对虾EMS直接病因是有毒的藻类死亡释放到水体中的藻毒素,是对虾吃到絮凝成颗粒状的死藻。在防治过程中,排污、解毒的目的是减少和清除藻毒素对虾的危害,但不投料后更多的虾会吃死藻,导致更多的虾被毒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合理投喂是必需的。
六:关于空肠空胃和瘦身虾
对虾的空肠空胃不是病因,是对虾吃到有毒的死藻或肝胰腺肠胃等受到死亡藻类释放的藻毒素危害的一种症状。有时是对虾脱壳前后的正常现象。若空肠空胃虾的比例大于5%,肝胰腺颜色变浅或变黄,虾活力差,这就说明藻毒素的浓度很高,虾中毒了,及时解救可化险为夷。
瘦身虾是空肠空胃的虾长时间得不到解毒的结果。对虾受藻毒素危害的症状最初表现为肝胰腺颜色变浅或变黄,减少吃料,停吃料后就成空肠空胃,此时若及时解毒,对虾会恢复吃料,肝胰腺的颜色也会恢复如初。若无法解毒,肝胰腺则慢慢萎缩,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功能,虾体无法吸收利用营养(包括通过体表吸收溶于水中的钙、镁离子等硬壳的营养元素),成为软壳、没肉、活力极弱的残疾虾,环境进一步恶化时则死亡。(庞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