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禽巴氏杆菌病)
发布时间:2013-12-31 来源:梅里亚中国
病原
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eida),一种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数种致病力各异的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极易被普通消毒剂、阳光、干燥和热灭活。
易感动物
火鸡、鸡、鸭、鹅等几乎所有鸟类均以易感;但家禽中火鸡最易感,家鹅和家鸭也高度易感;成年鸡(产蛋鸡)或生长后期的禽比幼龄鸡易感。
传播途径
慢性感染的禽类被认为是感染的主要来源;鼠类也是本菌的宿主。此病在禽群中主要是通过病禽口腔、鼻腔、和眼结膜的分泌物污染饲料和饮水而传播;鼠类和污染设备、交通工具亦可传播此病。 临床症状
急性型:禽只急性死亡,往往在死亡前几小时才表现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厌食、羽毛粗乱、口鼻腔有粘性流出物,腹泻和呼吸加快,冠和肉髯发绀。
慢性型:慢性禽霍乱可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也可由低毒力菌株的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肉髯、鼻窦、腿或翅关节、足垫和胸骨囊通常出现肿胀,并伴有呼吸道症状。
剖检病变
急性型:常见心外膜和浆膜、肺脏、腹部脂肪、肠系膜等广泛性点状或斑状出血;心包积液和腹水增加;肝脏常见多个小的局灶性凝固性坏死区。产蛋鸡腹腔中可见破裂卵泡的卵黄物;卵泡充血。
慢性型:在眼结膜、眶下窦、肉垂、气骨常可见化脓性炎症;跗关节和趾关节干酪性关节炎。
诊断
根据组织触片和血涂片中发现典型的巴氏杆菌,可做出初步诊断;最后的确诊应根据对分离细菌的生化鉴定和致病性鉴定。
防治
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上严密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治禽霍乱的最佳措施;对发病禽群选用敏感药物减少损失。